东莞的小伙伴都知道
影片记录了在美国哈特福德市举办的滨江龙舟赛中,中国东莞沙田龙舟队以“1分49秒40”的好成绩力压美国本土、加拿大等高水平强队,勇夺俱乐部组别500米冠军的历史时刻,创造了该项目20届以来的最好成绩,被誉为“中国速度”。
然而这中国速度背后,竟然有那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与对文化的传承与坚守。
在中国,曾有这样一个族群,他们世世代代“以水为陆,以船为家”。直到近代他们才在新家园,开始了陆地上的新生活。这个族群就是“疍家人”。
清朝以前,沙田还是一片汪洋,处于狮子洋最中间的位置。疍家人漂泊在水上,他们白日里哼着咸水歌打捞鱼虾,夜晚听着浪涛声入眠,没有部落,没有田地,他们唯一的财产就是船,生死皆系于舟海之上。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: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。不过,生活艰苦,环境险恶,反而塑造了疍家人独特的精神品格。漂泊伶仃的生活造就了疍家人顽强拼搏、奋勇争先的生活态度,就像本地的莞草一样,独具韧性。
正是因为疍家人水性好、韧性强,自明代初年开始,沿海疍民就固守在中国东南海疆的第一道防线上,在抵御外夷海盗、平息倭患、维护沿海社会安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100多年前,林则徐虎门硝烟招募疍民为水兵后更是名声大噪。
最初,他们在水中围基搭寮,修围筑田,散居于各条围的基堤上。寮屋是疍民离水上岸的家,搭建于沿海的河涌边,从陆地向河面延伸。沙田立沙岛土地盐碱化,难以种植,疍民们便放下手中的鱼叉和船桨,拿起锄头和斧子,开垦咸潮泛滥的河滩。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,才有了“陆上沙田”。
沙田,广东省东莞市的一个普通小镇,面积约100平方公里,却贴满了标签,“东莞疍家人聚居地”、“中国首个龙舟之乡”、“中国水上民歌(咸水歌)之乡”。浑身上下洋溢着奋进的力量的沙田一直坚守着初心,牢记着使命,紧握着文化根基,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独有的疍家文化夯实基础,树立自信。
作为全国首个中国龙舟之乡,沙田在1999年打破传统禁忌成立了全国首支女子龙舟队。当时从各村选拔了一批妇女,放下家务、孩子、农活组成了这支传说中的“妈妈龙舟队”,并且在英国诺丁汉举办的第三届世界龙舟锦标赛,沙田龙舟队一举囊括女子250米、500米和1000米三项赛事的冠军。创下“中国速度”神话。
20年后的今天,沙田龙舟队怎能少得了女队员。鼓手是龙舟“灵魂”,担此重任的是90后的小雪,一名烘培师。白天高强度训练,晚上换上厨师服加班烘焙面包;女划手阿兰,是沙田龙舟队副教练的女儿,两个孩子的妈妈。每天清晨6点半,阿兰准时起床,送完两个孩子上学,她便会独自到河边晨跑,然后与队员赤脚上船、劈波斩浪。
事实上,这支队伍都是业余人员,从29岁的妈妈到57岁的爷爷,个个却是精兵强将,所有队员都是赛前从各村龙舟队选拔而来。“招之即来、来之即战。”便是沙田龙舟队的特色与传统。
在国际赛事舞台,沙田龙舟队攻坚克难,向世界展示和传播“同舟共济、团结拼搏、力争上游、奋勇争先”的中国龙舟精神。
“战之即胜、胜之即散。”比赛结束后,沙田龙舟队队员都回归了正常生活,小雪烘焙的面包,客人争相品尝;阿兰依然坚持体能训练,连女儿也加入了晨跑队伍;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,每个人都在期待下一次比赛的到来……这就是激流勇进、勇立潮头精神的期许与追求,沙田龙舟彰显龙的传人的力量和东方文化的张力。